2025年6月25日,国际投行高盛发布最新报告,预测中国房价在四年内已下跌20%的基础上,在2027年触底之前可能再跌10%,并指出房地产市场或于2027年触底。这份报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因为中国房地产危机已进入第四年,但市场仍远未触底。尽管2024年9月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但效果短暂,近期商品房销售和价格再次疲软。
高盛的报告基于对1960年以来15个经济体房地产泡沫破灭事件的分析,发现六年内的房价回调中位数为30%。高盛将房地产泡沫定义为从周期性峰值下跌20%。报告认为,鉴于住房存量的持久性和房价的粘性,房地产萧条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最终找到底部。
报告指出,尽管202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释放了降息降准降首付刺激,但这些措施释放的积压需求和提前释放的未来需求效应迅速消失,导致商品房销售和成交价格再次疲软。高盛认为,相对于历史常态,仍然需要更多的政策放松,以防止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需求疲软。
通过中美住房市值与GDP、可支配收入比例分析,有观点认为中国房价需下行调整方可至可持续水平。相比高盛的预测,实际调整空间可能更大。政府刺激能减缓下行速度,但难改内在规律,可能延迟触底时间。
高盛报告预估,在新一轮刺激政策引领下,从2026年底左右开始,一线城市可能会引领复苏。这一预测基于对政策放松可能带来的市场反应的评估。
高盛的预测可能影响投资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投资者可能会更加谨慎地对待房地产投资,甚至选择撤资,从而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压力。房价下跌预期可能导致房企的销售回款速度放缓,进而影响房企的资金链状况。
房地产市场与股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房价下跌预期可能引发股市中房地产板块及相关产业链股票的波动,进而对整个股市产生一定影响。房企资金链紧张可能导致其债券违约风险上升,投资者对房企债券的信心可能会下降,进而引发债市的风险变化。
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价下跌可能导致房地产投资和相关产业链的投资变化,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房价下跌还可能影响消费者信心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