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下欧盟那边的情况。
简单说,他们对我们的医疗器械下手了,欧盟于2025年6月20日开始使用国际采购工具(IPI)限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进入其采购市场,用了一个叫IPI的东西,全称国际采购工具,专门限制中国公司进他们的采购市场。这事儿需要掰开说说。
欧盟这个IPI,看着挺绕,其实核心就几条,简单粗暴。
首先,门槛是500万欧元。单笔采购只要超过这个数,中国公司直接没资格投标,连牌桌都上不了。
其次,就算你用别的办法中标了,合同里中国产的东西不能超过50%。想玩“曲线救国”的路子也被堵了。违规了罚款很重,合同总价的10%到30%。
这政策有效期五年,还能延长。不过也不是全覆盖,一些紧急采购豁免了,大概41%的采购程序不受影响。
商务部肯定要表达不满的,出来表态说“坚决反对”,指责欧盟搞歧视,不公平。这是标准流程,喊话给对方听,也给自己人打气。最后表明会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权益。具体是啥措施,没说,先看着。
我看了下数据,这事影响范围不小。2023年我们对欧盟出口医疗器械62亿欧元,87%的出口都可能受这政策波及。当然了,这是理论上的最大值。
有意思的是迈瑞医疗,他们出来说,公司在欧盟的项目金额都没到500万欧的线,所以暂时没影响。
欧盟那边的理由也挺直接。他们说,中国市场搞“优先采购国产设备”,不带他们玩儿,所以他们也要反过来搞我们,这叫“对等反制”。
不过实际影响多大,还得再看。毕竟公共采购只占欧盟整个医疗器械市场的一半多点。但这个头开得不好,信号意义很强。今天搞医疗器械,明天会不会搞别的?不好说。
差不多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