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元道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了通信技术服务行业的关注。相关监管机构的一纸《立案告知书》,指出其涉嫌年报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这不仅是一家上市公司面临的合规问题,也反映出整个行业在5G时代转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状况。
财务问题,反映出怎样的行业情况?
元道通信存在财务方面的问题,其情况与行业特性有一定关联。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显示了部分情况:2024年,公司计提了高达2.95亿元的坏账准备,占应收款项账面余额的18.16%。但由于其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审计机构无法就这一准备计提的合理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也就是说,这笔巨额坏账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明确。
这个比例有何意义呢?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我国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为3954.6亿元,而行业内普遍接受的平均坏账率通常在5%至8%的区间。元道通信超过18%的计提比例,与行业普遍情况存在差异。究其原因,需要分析其商业模式。元道通信高度依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少数几家运营商客户,其中边疆地区的业务占比较高。这种模式存在一定脆弱性,一旦客户的结算政策收紧,企业的现金流与利润确认可能会受到影响。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在其《2024年中国通信行业季度发展报告(二季度)》中也曾指出,随着5G用户数突破10.14亿户大关,运营商普遍推行的“集中采购”政策,可能会给服务商带来账期压力。
在监管介入前,是否有异常信号?
事实上,在监管介入之前,有一些异常情况出现。财务数据显示,元道通信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7.93%至12.82亿元,净利润更是大幅下降38.86%至4235.57万元,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的业绩下滑。同时,股东和高管在关键时间点有减持行为。股东潍坊中科于2025年6月16日宣布减持元道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不超过122.7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1%,此次减持被外界视为“清仓式”减持,但截至7月1日,尚余1.24万股未实施完毕,潍坊中科决定提前终止该减持计划。元道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孙义计划减持其个人持股。这种在立案调查前夕的减持行为,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和质疑。
一家公司的问题,对整个行业有何影响?
元道通信面临的问题,并非孤立事件,它反映出整个通信技术服务行业在结构性变革中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4年电信业务收入虽达到1.74万亿元,但增长主要由新兴业务贡献,传统移动数据流量业务已现1.5%的负增长。华经产业研究院的分析认为:行业已进入“强者恒强”的整合阶段,一些规模偏小、技术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能面临一定风险。元道通信作为一家2022年才登陆创业板的公司,其出现的财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转型中可能存在的压力。
与此同时,监管规则也在发生变化。2025年新修订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提高了违法成本。规则明确,若最终被相关监管机构认定构成重大违法,元道通信将面临强制退市的情况。这表明,注册制下的资本市场正在向更加成熟的生态演进。
这起事件为全行业提供了思考。在5G基站总数达到425.1万个、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攀升至26.56亿户的新基建浪潮下,市场有很多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元道通信的案例提醒所有从业者,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企业不仅要抓住5G带来的技术红利,还需要建立与运营商结算周期相匹配的风控体系。总之,企业需要重视财务合规,才能在数字化转型中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