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近期引发关注的事件主要涉及合同纠纷、业绩影响及内控问题,具体如下:
一、仓储合同纠纷案与业绩预亏
1.案件进展
上海红鹭与南储仓储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仓储合同纠纷,经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认为案件涉及刑事案件,驳回上海红鹭的诉讼请求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南储仓库内铝锭进行刑事查封。
2.业绩影响
基于案件进展,白银有色(上海红鹭母公司)拟计提预计负债约3.14亿元,导致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8亿至2.7亿元,上年同期则盈利1234万元。尽管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及降本增效措施提升了毛利率,但该计提直接拖累半年度业绩。
二、预付款项会计差错与内控缺陷
1.会计差错更正
上海红鹭2018年预付三家供应商货款4亿元,后因供应商未完全履约,2023年仅收回1.92亿元(含现金及非货币资产)。由于未及时将预付账款转为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白银有色于2025年4月对2019-2023年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2.内控漏洞
案件暴露出销售环节的重大缺陷:业务人员违规操作导致锌锭发货量与实付货款差额达3.88亿元,占白银有色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466.91%。相关责任人已被处分,部分人员涉嫌刑事犯罪被移交司法机关。
三、政府补助与其他诉讼
1.政府补助
2025年4月,上海红鹭获得2000万元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预计对全年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2.其他案件
上海红鹭在2024年因与上海海石榕实业有限公司等买卖合同纠纷,确认预计负债2629.43万元。此外,2019年曾因财产保全纠纷被法院解除对天津灏顺通达公司的查封。
四、市场与投资者影响
白银有色股价受上述事件影响波动,投资者需关注案件最终判决结果及公司内控整改进展。目前,仓储合同纠纷案尚未结案,对业绩的潜在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
综上,上海红鹭事件反映出大宗商品贸易中的仓储风险、内控薄弱环节及法律纠纷对上市公司的连锁冲击。建议进一步关注司法调查结果及白银有色的风险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