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采新动向:55种成熟药品进入"降价通道"2025年7月15日,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正式启动,达格列净、地诺孕素等55个临床使用成熟的"老药"被纳入采购范围。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集采首次同步公布了68个未纳入品种的具体原因。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日前已启动,目前已完成拟采购品种遴选,即将开展医疗机构报量工作,截止时间为7月31日16:00。
二、规则进化:从"唯低价"到质量优先的治理升级这轮集采展现出制度创新:一是建立"三阶段筛选机制",通过医保目录匹配、专家意见征询、风险剔除实现精细化选品;二是引入"双公开"原则,既公布入选品种也说明落选理由,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表示‘第十一批集采通过公开未纳入品种名单建立新认知标准,反映集采改革从“程序重要性”向兼顾公平、效率、质量的深水区过渡’;三是强化质量管控,国家药监局将对中选企业实施"检查+抽检双覆盖"。
三、市场影响:医药行业格局再塑的连锁反应本次集采明确排除创新药和协议期内谈判品种,国家医保局强调"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原则。带量采购规则优化——允许按品牌报量、降低特殊品种带量比例。业内人士指出,要求企业发布"低价声明"的新规,有助于遏制非理性竞价。
四、权威声音:医保改革的"中国方案"日渐清晰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要求"推动集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提出"完善配套政策"。央视新闻注意到,本次将专利侵权高风险品种剔除集采。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提醒需关注省级联盟集采与挂网采购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