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周刊】通过大宗商品平台经济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平台“孵化器”
东方财富资讯君
2025-08-03 07:59:50
  • 点赞
  • 评论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期货日报

  8月1日,期报传媒大宗商学院的多位专家齐聚郑州,围绕大宗商品平台经济课程体系建设展开研讨,从平台经济的宏观微观理论、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供应链体系建设、大宗商品期现结合四个方面明确核心命题,总结出大宗商品平台建设的核心要点,并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为大宗商品现货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努力成为大宗商品平台的“孵化器”。

  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其稳定运行与价格发现功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功能,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从而构建起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现阶段,国家对大宗商品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尤为重视,在近期发布的多项政策中,鼓励大宗商品平台发展被放在突出位置。在此背景下,通过系统化知识输出有助于填补现货企业从传统贸易向平台化经营转型的能力缺口,为培育现代化大宗商品流通主体提供智力支撑。聚焦“理论指导、平台建设运营、供应链体系、期现结合”四大维度构建的课程框架,精准对接了国务院《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对“完善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支持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的要求,助力形成多层次市场协同发展格局。

  会上,《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欣与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他表示:“期货日报作为聚焦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专业垂直类官方媒体,肩上扛着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大宗商学院的各位专家都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战能力的精兵强将,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可以更好地凝聚专家智慧,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对平台建设的核心要点进行提炼和总结,帮助企业快速理解市场、找准方向。期货日报也将在大宗商学院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将行业的声音传递给市场监管层和决策层,促进行业政策的制定更加贴合市场的需求,帮助企业打通制约发展的瓶颈。”

  “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涵盖生产、物流、仓储、金融等多个环节,要求高端从业人员具备跨领域、跨专业的知识储备。然而,市场仍处于路径摸索阶段,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缺失严重。因此,市场亟须建立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的专业智库,围绕大宗商品平台建设研发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为行业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填补平台建设、运营在专业培训领域的缺口。我们希望通过知识精准输出帮助更多企业建立起对市场的全面认知,并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给予更加精准的规划和指导,扮演好平台‘孵化器’的角色。”期报传媒总经理金影影表示。

  面对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如何厘清市场发展脉络?如何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如何明确业务发展方向?期报传媒大宗商学院的多位专家将从业多年的智慧结晶打造成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理论指导、案例解析、实战讲解帮助从业人员少走弯路、找准目标。后续,期报传媒大宗商学院将开展一系列线下培训课程,依托大宗商品平台经济课程体系,为人才培育和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政策破冰:支持产能预售与订单交易等交易模式创新

  今年以来,产能预售与订单交易模式在政策层面获得持续关注。从商务部的工作部署到地方政府出台的专项条例,均明确提出支持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场所进行交易模式创新。这一系列政策突破与平台实践相结合,为现货交易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7月23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下称《条例》)经云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七章,其中第三章提到,为促进投资开放和贸易便利,鼓励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鲜切花、茶叶、咖啡等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依法合规开展产能预售、订单交易等创新交易模式。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商务部印发的《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首次将“鼓励商品现货交易场所开展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产能预售、订单交易等交易模式创新”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期报传媒大宗商学院平台经济首席专家刘宇看来,此次云南省发布的《条例》是对商务部工作部署的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对云南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实体产业功能,助推云南进一步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他进一步解释道:“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各地自贸试验区都担负着为国家‘试制度’的特殊使命,云南自贸试验区敢于制度创新、先行先试,这种担当和作为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同时,此次发布的《条例》也反映出云南省对于充分发挥大宗商品市场功能的高度重视,希望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打造成为促进区域联通的渠道、畅通内外循环的节点,助力云南省进一步聚合东盟资源、释放区域影响力。”

  记者从现货交易场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产能预售和订单交易是通过交易平台提前签订远期购销协议,锁定未来产量和价格的交易模式。产能预售涵盖产能发售、订单转让及现货交收三个阶段。订单交易则特指产能预售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即持有预售订单的买方在订单到期前通过平台转让订单所有权,实现订单流转和流动性增强。因此,产能预售、订单交易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都属于中远期交易。国务院于2012年、2011年发布的规范各类交易场所发展的两份纲领性文件(国办发〔2012〕37号、国发〔2011〕38号)要求对从事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的各类交易场所进行清理整顿,明确现货交易场所需回归现货交易本质。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市场的需求和政策的风向都变了,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地方条例都在鼓励开展产能预售和订单交易,我们的业务也有了新的方向。”上述现货交易场所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为什么给产能预售和订单交易这两种交易模式开了绿灯?刘宇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功能发挥还不完善,存在制约发展的瓶颈,集中表现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缺少过渡层次,衔接不顺畅,影响了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定价能力,因此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需要进一步拓展市场结构,加快建设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产能预售、订单交易是经过长期市场实践探索,逐渐形成的一套大宗商品领域创新交易模式,可以有效连接起大宗商品领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贸易商,以及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周边生态,具有传统线下贸易流通的合理商业结构,同时具有线上信用有增强、履约有保证、信息更对称、流通更高效的优势,并且可以方便地加载和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科技运用,对拓展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结构和层次、提升市场服务功能、打造大宗商品市场核心竞争力、改变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格局、保障我国关键供应链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规范发展产能预售和订单交易尤为重视,也是因为看到了此类交易模式对带动产业升级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此类‘以销定产’的交易模式可以让企业提前锁定订单和产能,减少市场波动对生产和销售的影响,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通过订单交易,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避免盲目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交易模式能够促进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深度互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从长远来看,此举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推动国际贸易合作的深化。”

  良好的产业基础为云南依托现有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开展产能预售和订单交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作为中国花卉产业的旗舰标杆,云南鲜切花产业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产业生态体系。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鲜切花产量突破206亿枝,持续保持全国70%的市场占有率,这一领先优势已延续二十余年。在流通领域,斗南花卉市场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花卉交易中心,年交易量突破141亿枝,配合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数字化交易平台,双轮驱动形成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产业引擎。

  同时,作为茶树原产地和普洱茶文化源头,云南已形成综合产值达1500亿元的茶产业体系,茶叶有机认证面积居全国首位。昆明建成了多个规模化茶叶批发市场,构成全省茶交易枢纽。产业融合科技与文化,构建了从古法传承到智慧种植的完整生态链。

  此外,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产值占全国的98%以上。交易体系方面,云南已构建起“线上电子交易+线下集散中心”的双轨模式,推动云南咖啡出口至欧美等29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吸引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建立专属供应链。通过“地理标志+企业品牌”双标识认证,云南咖啡正从原料供应向精品化、品牌化加速转型。

  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购买商服务部副总经理王灿告诉记者:“新的条例出台以后,我们仔细研究了相关政策和产业实际需要,正在积极推动订单交易模式上线。但现货交易中心要想走通订单交易这条路,还需要一些规范性文件的支撑,既要保障订单交易的便利性和流动性,又要严格把控风险、不能触碰红线。我们寄希望于省商务厅尽快出台一份指导性文件,便于我们在框架内进一步设计、完善交易模式。”

  “《条例》出台以后,对当地产业的利好是多方面的,不仅为鲜切花、茶叶、咖啡等云南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带动产业升级。”宋向清说,“《条例》提出了多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如放宽外籍高端人才从业限制、允许优秀留学生在自贸试验区就业和创业等,这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入驻云南,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按照规定开展跨境投融资业务,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将为云南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关键纽带,云南正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赋能,从我国的“地理末梢”跃升为“开放前沿”。自贸试验区以制度突破为核心,以大宗商品市场建设为抓手,聚焦跨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新高地,有助于云南利用区位优势拓展国际市场。

7月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资讯速览

  7月4日,三亚市政协副主席许克峥主持召开“优化海南国际清算所建设打造先进跨境清算与金融服务平台”对口协商会议。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7月8日,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与广西电子口岸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跨境结算、通关报关、物流监管等国际贸易关键环节持续深化合作模式。

  7月8日,包头稀土交易所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其名义制作虚假网站、App端从事诈骗活动,提醒公众谨防受骗,并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7月9日,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的处置公告”,对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的交易商,限制所有品种新订货权限,限制时间自2025年7月10日至2025年9月9日。

  7月11日,华北蛋品交易中心启动大会在河北省深州市成功举办。深州市与国联股份冷链多多合作成立河北蛋多多公司,打造华北蛋品交易中心,旨在提升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推动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13日,全国哈密瓜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启动暨哈密瓜综合指数发布仪式在哈密文创园会议中心举行。

  7月16日,八桂食品交易中心业务团队与广西五金矿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工作座谈,围绕深化业务合作、协同推动“仓储+贸易+金融+平台”业务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7月18日,在2025丝路矿业合作论坛主论坛现场,“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新疆准东交易专区”获授牌,标志着平台进入正式运营阶段。这是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在新疆设立的首个煤炭交易专区。

  7月25日,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正式发布“LNG采销通”App客户端。用户仅需一部手机即可在采销通平台轻松实现行纪委托、市场分析及资金管理。

  7月25日,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数字化交易平台在云南省易门县上线运营。据悉,该平台由国有企业易门县华亿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智京供应链公司合作建设,总投资450万元。

  7月25日,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助力日照银行威海分行实现“鱿鱼贷”累计投放突破1.1亿元,双方联合打造的供应链金融场景化模式,将鱿鱼企业的“库存”盘活为“流动资金”,有效破解了行业融资难题。

  7月29日,河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峰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集团正加快建设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全国小麦大数据中心,打造大蒜等特色农产品交易平台,构建大宗农产品“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格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