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苹果、华为等推动手机无卡化
据界面从产业界人士了解到,华为有计划推出支持eSIM的新款三折叠手机,有望成为国内首款商用eSIM的智能手机。
爆料称,华为全新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 edition极有可能在9月10日正式发布。如果这一消息属实,华为的发布会将再次与苹果的年度盛会“撞档”。
此外,OPPO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底预计会有首批支持eSIM的手机上市。
同时IT之家此前报道称,即将于9月推出的苹果iPhone 17 Air将采用前所未有的轻薄设计,为此会直接取消实体SIM卡槽。根据以往议程,苹果一般在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发布备受期待的iPhone 17系列。
除手机厂商外,国内三大运营商也重启eSIM业务。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今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恢复了eSIM业务的办理,并在多个城市逐步上线。有智能终端产业链人士表示,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最为积极,动作最慢的是中国电信,因为中国电信的天通卫星通信业务,需要基于实体SIM卡做鉴权。今年7月初,中国联通率先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5个省市恢复了eSIM业务,主要面向物联网和智能穿戴设备领域。
eSIM或是端侧AI必然选择
中国联通终端公司联通华盛副总经理表示,在AI 时代,终端对实时在线的需求大幅增强。通用大模型依赖云端计算,这意味着AI终端必须保持全时连接——失网即失智。例如,智能手表几乎100%采用eSIM,因为其使用场景独立于手机,无法依赖WiFi或蓝牙连接。$恒宝股份(SZ002104)$$东信和平(SZ002017)$#社区牛人计划##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类似地,未来更多穿戴式设备(如AI腰带、项链、戒指)将具备蜂窝联网能力,而传统SIM卡槽因空间限制和防水需求难以满足,eSIM凭借连接稳定、节省空间、形态灵活等特性,正在成为这些强移动性终端(如无人机、机器人、便携Pad)的理想选择。
同时其提到,未来,即使是非蜂窝设备(如家用机器人)也可能嵌入eSIM,用于监管身份认证。例如,国家可能要求机器人配备eSIM作为“数字身份证”,确保行为可追溯。这一趋势将极大扩展eSIM的应用场景,使其成为所有智能终端的标配,推动“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联”。
无独有偶,紫光同芯常务副总裁邹重人在《eSIM技术展望:智能连接的安全基石》的主题演讲中同样表示:“从智能手机到物联网设备、可穿戴终端乃至Pad等各类硬件,对实时在线的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而eSIM凭借其无卡化设计、高安全性、全球漫游能力,成为这些终端保持可靠网络连接的核心载体。”
中金公司表示,随着消费电子轻薄化、可穿戴设备以及物联网终端漫游需求增加,eSIM的应用有望在2025年加速。
根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至2025年底,全球预计将有约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2030年将增长至69亿;据Jupiter Research测算,到2026年,全球使用eSIM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量将从2023年的2200万增长至1.95亿。
二、历史龙头表现
2025年8月5日有消息称,苹果iPhone17系列将于9月发布,根据产业链新闻,其中iPhone 17 Air是最新旗舰机型,主打轻薄设计,机身厚度仅5.5mm,成为苹果史上最薄的iPhone。苹果或在该新品上取消物理SIM卡槽,全面转向eSIM技术。
eSIM板块集体爆发,日海智能、东信和平、澄天伟业等涨停。新恒汇、楚天龙、恒宝股份、美格智能、广和通等集体大涨。龙头日海智能更是完成3连板。
2022年9月15日,工信部在官网回复留言称,目前,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
龙头恒宝股份当日涨停,次日继续冲高。
三、相关概念股
中金公司表示,eSIM产业链是一个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平台管理、运营商服务、设备集成和最终应用的复杂生态系统。下图为其梳理的产业链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