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Q1财报背后的战略真诚和长期主义
联想集团最新公布的Q1财报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明明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下净利润同比增长,要远高于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non-HKFRS),但联想却还是公布了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净利润。很多人不理解,在港股上市的联想为什么不只选择展示更“好看”的成绩单呢?其实,这种做法恰恰体现了这家科技巨头的战略真诚与长期主义思维。
一、联想选择摒弃会计准则的"数字游戏"
很多人还不了解为什么这两个准则下,会有这么大偏差。其实核心矛盾在于联想2025年1月发行的三年期认股权证。根据HKFRS要求,这类金融工具需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本季度因股价波动导致权证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化,造成表观利润"技术性增加"。这种会计处理存在两大特性:
1、非现金属性:仅为账面调整,不影响实际现金流;
2、反向逻辑:股价上涨这一利好因素反而会"放大亏损",股价下跌这一利好因素反而会"扩大利润"。
联想选择强调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能够最大程度的剔除认股权证影响,展示真实的经营成果。
二、联想主动选择"更难看"的披露方式的3大原因
1、行业共识践行:与阿里(调整后EBITDA)、腾讯(非IFRS盈利)、小米(非国际准则利润)类似,联想通过non-HKFRS指标剔除金融工具估值扰动,此举是科技企业通行的财务透明度实践。
2、突出经营本质:当会计准则扭曲业务实质时,主动补充调整后数据更能反映联想IDG、ISG、SSG三大业务的真实经营情况。
3、与投资者真诚对话:通过这次披露,联想生动的揭示了财报解读三大误区:不同准则下会计利润≠真实盈利;非经常性项目需要单独评估;短期波动不及长期的战略和执行力重要。
三、践行长期主义,藏在数字背后的增长密码
这份财报堪称"压力测试的优秀答卷",在Q1宏观大环境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联想用三大业务双位数增长和整体营收增长,证明了其混合式AI的战略定力和全球供应链韧性。其实不论好坏,短期会计扰动如同透镜上的水雾,擦净后显现的是:一家穿越周期践行长期主义的的科技企业,正通过财务透明度建设和业绩实际表现赢得更珍贵的市场信任。
$联想集团(HK|0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