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8月15-16日领益智造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斩获双料冠军(仓储场景混料分拣竞技赛、工厂场景物料搬运技能竞技赛)后,至9月3日的19天内,公司机器人订单呈爆发式增长,累计新增订单金额超32.9亿元,覆盖国际头部客户、国内车企、智慧城市、科研机构及跨界科技企业,订单类型涵盖关节模组、结构件、整机组装、工业巡检机器人及脑机接口配套硬件,成为公司继消费电子后的核心增长极。
一、国际头部客户订单:技术突破驱动份额提升
1. 特斯拉Optimus Gen2核心部件订单
订单规模:与特斯拉达成88亿元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其中2025年8月15日后新增订单金额达12亿元,聚焦Optimus Gen2的三大核心部件:
轻量化关节模组(供应占比30%),适配机器人高精度运动需求;
碳纤维机身结构件(单机价值1.2万元),实现整机减重18%;
高功率散热模组(适配Dojo超算芯片),散热效率提升30%。
技术亮点:独家供应的仿生机械臂精度达0.01mm,通过-40℃至85℃温差循环、1000小时盐雾测试等极端环境验证,已进入特斯拉德州超级工厂生产线,替代30%人工装配环节。
产能保障:墨西哥新建500万套/年结构件产线提前至2025年Q3投产,物流成本较国内生产降低18%,支撑特斯拉订单按期交付。
2. 20万套关节模组国际订单
订单规模:凭借“领珑”机器人的高精度控制能力,与北美Figure AI、欧洲众擎机器人等达成合作,获得20万套关节模组订单,金额超16亿元,涵盖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及伺服电机集成模组。
交付与应用:预计2025年Q4分批交付,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系统;其中Figure AI的F03型号机器人单机需8-12套模组,占其整机成本的35%以上。
3. Figure AI千台级结构件订单
订单规模:与美国Figure AI签订千台级F03机器人结构件订单,单机价值超2万美元(约14.5万元人民币),总金额超1.45亿元。
技术创新:首次将纳米注塑工艺应用于机器人外壳制造,在整机重量减轻15%的同时,抗冲击强度提升20%;Figure AI计划2025年下线2000台F03机器人,领益智造供应份额占比50%。
4. 优必选Walker S整机组装订单
订单规模:参与优必选Walker S人形机器人整机组装,获得1-2千台订单,单机售价30万元,金额约3-6亿元。
核心供应:Walker S采用领益智造的高功率散热模组和12自由度灵巧手总成,整机组装良率达98%(高于行业平均15个百分点),首批订单预计2025年Q4交付,应用于科研机构及高端制造场景。
二、国内订单:政策催化+展会突破,场景全覆盖
1. 智慧城市:深圳市城管局城管机器人订单
订单规模:与深圳市城管局达成首批20台Aimas城管机器人采购协议,单机价值约120万元,金额超2400万元;深圳计划2025年底前在11个街道部署200台,后续订单潜力超2.4亿元。
功能亮点:基于智元A2机器人二次开发的“城城”“管管”具备96%高噪拾音准确率,支持10种方言、200+劝导话术,可识别50类违规行为,在坂田街道试点中日均劝导成功率达85%。
2. 车企巡检:沈阳装备制造业博览会订单
订单规模:展会(9月1-4日)期间获超500台工业巡检机器人意向订单,单机价值约50万元,金额超2.5亿元,客户包括华晨宝马、一汽红旗等东北车企。
技术支撑:集成自研CSV型RV减速器(精度0.1毫米,成本较进口降低25%)和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可替代传统AGV设备,用于工厂产线巡检、异常预警及物料搬运。
3. 科研合作:国创中心百台订单
订单规模: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创中心)签署“百台”意向订单,金额约0.8-1.2亿元,支撑领益“双百计划”(2025年完成100+工艺训练场建设)。
供应内容:涵盖天工机器人四肢总成、伺服电机及散热模组,单机价值8-12万元,用于科研机构场景化训练;天工机器人近期斩获半程马拉松冠军,70%运动部件由领益智造供应。
4. 头部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订单
订单规模:为宇树科技H1人形机器人提供轻量化机身结构件(单机8000元)、高精度轴承(寿命超1万小时)及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支持12国语言),2025年Q3新增订单金额超8000万元,对应交付1万台套。
协同价值:镁合金轻量化技术使H1整机减重15%,配合宇树四足-双足切换算法,已进入比亚迪西安工厂测试,效率较传统AGV提升40%。
三、跨界合作:脑机接口+具身智能,打开新空间
强脑科技灵巧手ODM订单
订单规模:与强脑科技签订5000套仿生灵巧手ODM协议,单机价值2.8万元,金额超1.4亿元,首批2025年Q4交付,用于医疗康复及工业精密装配。
技术融合:12自由度灵巧手成本较日本Robotiq降低40%,与强脑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结合,可实现意念控制抓取鸡蛋、拧瓶盖等精细动作,已通过浙大二院临床验证;双方联合开发的脑控工业机器人获工信部“揭榜挂帅”支持,2026年量产后单机价值达15万元。
四、战略合作与产能布局:保障订单交付
1. 智元机器人深度绑定
合作模式:成立合资公司承接智元灵犀X1代工订单,2025年预计交付5000台套,金额超1.6亿元。
产能配套:东莞工厂搭建2条专属产线,初期产能500台/月,通过模块化装配将生产周期从15天缩短至8天,代工良率稳定97%以上;灵犀X1采用镁合金骨架,已进入比亚迪、宁德时代供应商名录。
2. 全球产能协同
海外基地:越南、印度基地新增机器人专属产线,承接20%海外订单转移(如印度工厂为Figure AI本地化交付,交货周期缩至15天,物流成本降10%)。
国内基地:东莞田心园区、扬州基地建成年产10万台机器人产能,可满足消费电子与机器人业务混流生产;墨西哥基地聚焦特斯拉订单,保障北美市场交付。
五、技术壁垒与订单可持续性:构建竞争护城河
1. 核心技术突破
减速器:CSV型RV减速器通过ISO 10218-1:2011认证,性能超哈默纳科,成本降25%,年产能50万台,同步供应特斯拉、宇树、城管机器人。
散热模组:相变散热技术应用于英伟达H200服务器及华为Mate XTs折叠屏,效率提升30%,2025年预计出货超300万套。
灵巧手:12自由度产品获小米CyberOne订单,单机供应占比超40%,价值量约1500元。
数据资产:深圳城管机器人积累10万+违规行为数据集,训练出92%准确率的占道经营识别模型,向20城开放API,2025年数据服务收入预计超5000万元。
2. 订单储备与客户拓展
正与小米、越疆等洽谈人形机器人结构件、伺服模组合作;
参与腾讯云具身智能开发平台,有望获得算法训练硬件订单;
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35%(以特斯拉、Figure AI为主),对冲国内政策依赖。
六、总结
订单核心结论
规模:19天内新增订单超32.9亿元,相当于2024年机器人业务全年营收(66亿元)的50%;
结构:国际巨头(特斯拉12亿)、关节模组(16亿)、整机组装(3-6亿)、跨界合作(1.4亿)构成主力,毛利率预计38%-42%,显著高于消费电子主业;
催化:9月华为/苹果新品发布会(消费电子订单)、10月特斯拉Optimus Gen2量产、深圳高交会机器人新品,将成股价关键节点。
注意只阐述事实不构成投资